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烟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研究
引用本文:韩庆喜,袁泽轶,陈丙见,王玉珏,石雅君,刘东艳.烟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研究[J].海洋科学,2014,38(9):59-68.
作者姓名:韩庆喜  袁泽轶  陈丙见  王玉珏  石雅君  刘东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交叉合作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6076; 41106101)
摘    要: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对烟台3种典型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烟台典型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等,采用MDS和CLUSTER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并用AMBI和m-AMBI对底栖群落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1种,其中多毛类动物40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1种,鱼类2种,其他动物2种(包括纽虫和腔肠动物各1种)。多毛类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研究区域底栖群落的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占据了群落总种数的36.04%和33.33%。从季节来看,3种类型潮间带物种数均为冬季最低,而秋季则普遍处于较高水平。物种丰度在3种类型潮间带的分布为泥沙质的渔人码头泥质的养马岛沙质的辛安河口,3种类型潮间带的丰度主要贡献者分别为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渔人码头和辛安河口的生物量均以秋季为最高,而养马岛在冬季达到最高,且远高于其他3个季节;软体动物是3种不同类型潮间带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烟台3种类型潮间带出现的优势种多达15种,但多数优势种仅在某个潮间带的单个季节出现,优势种受季节和潮间带类型的影响明显;日本大螯蜚(优势度为0.29~0.82)是渔人码头全年的优势种,中型阿曼吉虫则是辛安河口的主要优势物种,养马岛的优势物种则为养殖逃逸的菲律宾蛤仔。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烟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原有的潮间带经济种类已经严重退化或消失。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烟台  潮间带  群落结构
收稿时间:2013/12/23 0:00:00
修稿时间:2014/2/22 0:00:00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ntertidal macrobentho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Yantai
Abstract:
Keywords:macrobenthos  Yantai  intertidal flat  community struc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