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种海洋混合层深度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引用本文:张康,郭双喜,黄鹏起,屈玲,鲁远征,岑显荣,于璐莎,周伟东,周生启.一种海洋混合层深度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9,38(5):32-41.
作者姓名:张康  郭双喜  黄鹏起  屈玲  鲁远征  岑显荣  于璐莎  周伟东  周生启
作者单位:1.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3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521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1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6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0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104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0114);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804020056);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资助项目(XDA11030302);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课题(ISEE2018PY05)
摘    要:文章提出了一种识别混合层深度的人工智能方法。该方法在温度(密度)与压强(或深度)间建立线性模型, 并且将其系数和方差做成一组表征廓线特征的统计量。初始时为模型设定一个主观的先验分布, 在一个自海表向下移动的窗口内通过贝叶斯链式法则和最小描述长度原理学习新数据, 得到系数均值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用F-检验识别系数发生突变的位置, 以此确定混合层的存在性及其深度。通过2017年2月太平洋海域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数据进行测试, 并且以质量因子(Quality Index, QI)值作为判断识别混合层深度结果准确性的依据, 发现该方法相比于梯度法、阈值法、混合法、相对变化法、最大角度法和最优线性插值法在识别结果上具备更大的QI值。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混合层深度。

关 键 词:海洋混合层  人工智能方法  贝叶斯链式法则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  
收稿时间:2018-12-14
修稿时间:2019-04-10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dentifying the depth of upper-ocean mixed layer
Kang ZHANG,Shuangxi GUO,Pengqi HUANG,Ling QU,Yuanzheng LU,Xianrong CEN,Lusha YU,Weidong ZHOU,Shengqi ZHOU.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dentifying the depth of upper-ocean mixed layer[J].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19,38(5):32-41.
Authors:Kang ZHANG  Shuangxi GUO  Pengqi HUANG  Ling QU  Yuanzheng LU  Xianrong CEN  Lusha YU  Weidong ZHOU  Shengqi ZHOU
Institution: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Institution of South China Sea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