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美半干旱区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比较
引用本文:李杉,艾丽坤.中美半干旱区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比较[J].高原气象,2014(5).
作者姓名:李杉  艾丽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952004)
摘    要:为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中美半干旱区域陆气交换过程中地表能量水分循环机制,选取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2个不同的典型半干旱区(中国北方半干旱带和北美半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域,从地表通量交换的分析入手,以期全面深入认识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和特点,进一步分析认识其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冬季最小,夏季次之;高净辐射、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感热通量一般较高。在40°N以北的测站,降水较多的季节潜热通量较大。1979-2008年30年间,中国东部、东北部的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干,且在年代际尺度上可能具有持续干旱化趋势;北美各站点感热通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趋势相符,潜热通量和降水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站点并没有一致的变干或变湿趋势。中美半干旱区感热的年际变化和趋势明显受温度和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潜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和降水呈正相关,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关 键 词:半干旱区  地表热通量  降水  土壤含水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