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台湾峡谷的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引用本文:徐尚,;王英民,;彭学超,;邹华耀,;邱燕,;龚承林,;卓海腾.台湾峡谷的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控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9):1913-1924.
作者姓名:徐尚  ;王英民  ;彭学超  ;邹华耀  ;邱燕  ;龚承林  ;卓海腾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115和40972077)资助
摘    要:台湾浅滩陆坡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众多的海底峡谷,其中台湾峡谷的走向与沿陆坡向下的侵蚀沟壑明显不同,呈近45°相交;在峡谷的下部又出现一次明显的转向,随后平行于陆坡自西向东延伸,最终汇入马尼拉海沟.本次研究利用多波速水深数据、高分辨地震资料和沉积柱状样,描述了台湾峡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初步讨论了峡谷的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台湾峡谷的地形、地貌和沉积特征具有分段性:上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呈V形下切,广泛发育滑动、滑塌等重力流类型;中段以侵蚀-沉积过渡作用为主,呈U形,发育内堤岸;下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发育沉积物波,底流对峡谷内部沉积物有明显的改造(reworked sand).台湾峡谷的形成演化与沉积物供给、重力滑动(滑塌)、断裂活动和海底刺穿密切相关:(1)由于陆源碎屑物质供应较充足,陆架边缘沉积物不断向海方向推进,在前缘形成滑动、滑塌,为峡谷的形成提供了动力;(2)断裂活动导致地层破碎,重力流优先侵蚀较脆弱的地层,使峡谷的延伸方向与周边侵蚀沟壑呈明显斜交;(3)海底刺穿形成海山,由于海山的阻挡作用,峡谷的下段转为近东西走向,同时大量沉积物在拐弯处溢流出来形成沉积物波.

关 键 词:深水沉积  重力流  沉积物波  台湾峡谷  地形地貌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