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时差法三维定位系统对闪电放电过程的观测研究
引用本文:张广庶,王彦辉,郄秀书,张彤,赵玉祥,李亚珺,曹冬杰.基于时差法三维定位系统对闪电放电过程的观测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
作者姓名:张广庶  王彦辉  郄秀书  张彤  赵玉祥  李亚珺  曹冬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天水师范学院物理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500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206-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GYHY(QX)2007622)资助
摘    要:系统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基于GPS同步和时差法定位技术的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以及山东北部地区闪电过程同步观测分析,成功获得了雷暴中闪电通道辐射源三维时空发展物理图像.并结合地面的快电场变化资料,对典型负地闪、正地闪和云闪放电通道的三维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地闪激发传输过程不同,典型负地闪的预击穿过程发展速度约为5.2×104m/s,被初始负击穿引发的向下梯级先导传输过程发展速度约为1.3×105m/s;正地闪初始阶段也是激发负流光传输,以优势水平方向在正电荷区内传输,并为始发点积累正电荷,从而触发向下正流光传输.重点分析了一次由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BP)引发的云内闪电三维放电过程,该脉冲发生在约10.5km的高度上即上部正电荷区域内,同时引发云内放电通道水平向周围扩展,产生大量击穿辐射源,双极性窄脉冲辐射峰值强度值高达16.7kW,而普通闪电辐射源功率一般在100mW~500W范围内.与经典云闪完全不同,此类新型云闪及其三维传输过程在国内第一次被发现.文章还讨论了其可能的触发机制.

关 键 词:时差法  闪电三维定位系统  放电过程  双极性窄脉冲  新型云闪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