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有机碳同位素梯度和海洋分层
引用本文:王新强,史晓颖,GanQing JIANG,汤冬杰.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有机碳同位素梯度和海洋分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6):1142-1154.
作者姓名:王新强  史晓颖  GanQing JIANG  汤冬杰
作者单位:[1]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Department of Geoscience,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NV 89154-4010, USA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1CB808806)、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EAR-0745825)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120022120008)资助;致谢 评审人对文章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摘    要: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是地球历史上碳循环的重大波动期,但有关其成因和古环境意义仍存在很大分歧.为阐明这一问题,本文对华南晚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两条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的碳同位素研究.在浅水相区九龙湾-季家坡剖面,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大部分δ13Corg值在δ29‰~δ24‰变化;而在深水相区龙鼻嘴剖面,大部分δ13Corg值在δ35‰~δ32‰.这些新的研究结果与华南埃迪卡拉纪δ早寒武世其他剖面发表的δ13Corg数据对比表明,δ13Corg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着巨大变化,并受岩相的明显约束.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δ13Corg相对较高,通常大于δ30‰;而在黑色页岩和暗色硅质岩为主的地层中,δ13Corg相对较低,一般小于δ32‰.这种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差异很难以存在巨大的溶解有机碳库(DOC)解释,我们认为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贡献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浅水相样品中较高的δ13Corg值(δ30‰)与显生宙同位素变化相近,可能反映了光合作用为主的同位素分馏;而深水样品较低的δ13Corg值(δ32‰)可能反映了缺氧环境条件下化能自养或甲烷氧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重要贡献.这意味着在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之交扬子地台的海洋仍处于强烈分层状态,且氧化还原界面波动频繁.

关 键 词:晚埃迪卡拉纪  早寒武世  华南  有机碳同位素  海洋分层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