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喜马拉雅混合岩特征及其成因
引用本文:杨永鑫,杨晓松.高喜马拉雅混合岩特征及其成因[J].地震地质,2013,35(2).
作者姓名:杨永鑫  杨晓松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摘    要:混合岩是深熔作用的存在标志,对研究中下地壳深熔作用机制、地壳流变以及造山带演化和花岗岩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藏林芝地区和聂拉木地区的混合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岩相学特征显示,研究区的混合岩可划分为浅色体、中色体和暗色体3个基本组成部分.对三者切割分离,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浅色体由迁移的熔体结晶形成;中色体可以是未发生熔融的原岩,也可以经由未发生迁移的熔体与熔融残留体反应形成;暗色体是由迁移汇集后的熔体与中色体反应形成.由于聚集的熔体可以为暗色矿物的结晶提供良好的结晶空间和物质来源,因此暗色体多数以窄条带产出于浅色体边缘.浅色体和暗色体通常具有岩浆岩的结构,矿物粒径粗大且分布不具有定向性,这是其区别于中色体的重要特征.浅色体显示出明显Eu正异常,暗示长石大量参与了部分熔融过程,并且初始熔体在近源区的冷凝过程中长石优先结晶.浅色花岗岩的Eu负异常可能与熔体在源区的长石结晶有关.退变质反应有可能使部分熔融反应形成的矿物完全消失,因此不宜将反应矿物存在与否作为发生过脱水熔融的判别标准.

关 键 词:混合岩  深熔作用  暗色体  浅色体  中色体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INVESTIGATIONS ON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
YANG Yong-xin , YANG Xiao-song.INVESTIGATIONS ON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J].Seismology and Geology,2013,35(2).
Authors:YANG Yong-xin  YANG Xiao-song
Abstract:
Keywords:migmatites  anatexis  melanosome  leucosome  mesosome  High Himalayan Crystalline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