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中生代放射虫硅质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朱杰,杜远生,刘早学,冯庆来,田望学,李金平,王昌平.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中生代放射虫硅质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5,35(12):1131-1139.
作者姓名:朱杰  杜远生  刘早学  冯庆来  田望学  李金平  王昌平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430030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3.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43003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1:25万拉孜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批准号:199913000092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2061)资助
摘    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 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 硅质岩为生物成因. 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 Al/(Al+Fe+Mn)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74, MnO/TiO2平均值分别为0.36和1.24, Ce/ Ce*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03, LaN/ CeN平均值均为0.85和0.93, 为生物成因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含量为94.12 %, Al/(Al+Fe+Mn)比值0.59, MnO/TiO2比值4.30, Ce/ Ce*为0.60, LaN/ CeN平均值1.59, 为生物成因远洋型硅质岩.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雅鲁藏布江地区中、晚三叠世存在强烈裂陷海盆构造环境;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和层状玄武岩组合代表藏南特提斯初始洋盆环境; 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及共生的枕状玄武岩代表藏南特提斯成熟洋盆.

关 键 词:放射虫  硅质岩  地球化学  中生代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
收稿时间:2004-10-10
修稿时间:2004年10月1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