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切穿兴蒙造山带的深断面——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
引用本文:慕倩,韩江涛,刘立家,侯贺晟,刘文玉,刘国兴,梁宏达,吴懿豪,辛中华.切穿兴蒙造山带的深断面——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J].地球物理学报,2023(4):1603-1617.
作者姓名:慕倩  韩江涛  刘立家  侯贺晟  刘文玉  刘国兴  梁宏达  吴懿豪  辛中华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2. 自然资源部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3. 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 中国地质科学院;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4076,41874125);;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C0601305);
摘    要:兴蒙造山带自早古生代形成稳定的佳蒙地块以来,受到古亚洲洋闭合、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尤其是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事件的影响.为了揭示兴蒙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改造模式,本文基于横切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辽地块及佳木斯地块约130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81个长周期测点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获得了兴蒙造山带东西向完整的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岩石圈尺度的结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性,额尔古纳地块岩石圈整体呈低阻特征;兴安地块岩石圈呈高阻特征;松辽地块的松辽盆地和小兴安岭岩石圈分别呈低阻-高阻特征;佳木斯地块岩石圈呈高、低阻交替的特征.在软流圈尺度,兴安地块和松辽地块存在大规模高导异常C2、C3,呈“U”型状与上方岩石圈相连,连接处对应东北地区盆山结合部位或主要的缝合带.研究表明兴蒙造山带岩石圈遭受了强烈的改造作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自下而上”的岩石圈改造模式:在地幔转换带处水平滞留的太平洋板块持续扰动兴蒙造山带下方的软流圈,导致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以及古缝合线的活化,形成的薄弱带为软流圈物质的侵入提供了有利通道,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深刻影响着兴蒙造山带岩石圈的...

关 键 词:兴蒙造山带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太平洋板块俯冲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