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秦岭晚白垩世恐龙多样性降低的气候因素
引用本文:王学婷,蒋凯,梁耀,苏柏,李建刚,郑博洋,梁文天,姜兆霞,王强,靳春胜.东秦岭晚白垩世恐龙多样性降低的气候因素[J].地球物理学报,2023(9):3774-3788.
作者姓名:王学婷  蒋凯  梁耀  苏柏  李建刚  郑博洋  梁文天  姜兆霞  王强  靳春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6.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创新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88201,41888101,41877452,4217743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8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202,XDB26000000)资助;
摘    要: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东秦岭地区发育多个晚中生代-早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蕴含大量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和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是开展古气候与恐龙动物群多样性演化关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对东秦岭灵宝盆地好阳河剖面开展环境磁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该区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的化学风化强度和古水文循环过程,以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关系.化学风化强度和磁化率记录表明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灵宝盆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在约74.4~68.0 Ma,研究区处于水动力较稳定的深湖相沉积环境和逐渐变冷的气候状态;随后68.0~65.8 Ma时期研究区逐渐干旱化,水文波动变强;在65.8~54.7 Ma,区域气候变化强烈,呈现明显增强的干湿水文循环.本研究揭示了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恐龙种群演化的关系,提出东秦岭地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约68~66 Ma)的气候干...

关 键 词:灵宝盆地  晚白垩世  古气候  水文环境  干旱化  恐龙多样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