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曾杉.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2, 4(3): 92-92 |
| |
作者姓名: | 曾杉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
| |
摘 要: |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 (区 )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形成在空间位置与规模上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集合体。在物质形态上体现为各级城市的中心、开敞空间、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连同城市郊区在相应的交通系统下的分布。1 9世纪初以来 ,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有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依特的扇形理论和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战后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又有进一步发展 ,如穆勒的大都市结构模式和麦吉的殖民国家城市模式等。因此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拥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模型研究发轫于 2 0世纪 5 0、 6 0年代的“计量革命”时代 ,但几乎在两条平行线上各自发展了 2 0余年。
|
关 键 词: | 城市空间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 实证分析 |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Shanghai: A Positivism Study Based on GI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