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桌子山地区奥陶系乌拉力克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制约
作者姓名:吴素娟  张永生  邢恩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085516)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1CB403001)资助的成果。
摘    要:桌子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奥陶统地层。本文通过对该地区中—上奥陶统乌拉力克组16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对碎屑岩的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碎屑岩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屑岩,SiO_2为62.74%~85.47%,K_2O/Na_2O比值为2.2~12.9,tFe_2O_3+MgO值为2.6%~7.21%。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Eu、Ce负异常特征。砂岩风化蚀变指数(CIA)为66~75,反映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的化学风化程度。Zr/Sc和Th/Sc比值共同表明乌拉力克组的碎屑组成不具备"沉积再旋回"的特征。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研究表明,乌拉力克组碎屑岩的物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沉积岩。砂岩形成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特征指数分析表明,乌拉力克组主要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相关沉积盆地,具有多物源的特征。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桌子山地区 乌拉力克组 地球化学 物源 构造环境
收稿时间:2016-03-01
修稿时间:2016-05-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