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山区夏季MαCS时空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李建刚 姜彩莲 张云惠 杨莲梅 孙鸣婧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五家渠市气象局,新疆五家渠,831300;新疆气象台,新疆乌鲁术齐,830002 |
| |
基金项目: | 沙漠气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利用常规观测、FY-2E卫星及EC-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4年夏季天山及其两侧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典型个例的云图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1)6月为MαCS出现的高发期且椭圆形MαCS占多数。MαCS形成和发展期主要集中在午后和后半夜,消亡于前半夜,三个时期最易发生时间依次滞后大约2 h,圆形和椭圆形MαCS日频次分别呈单峰和多峰型变化分布。MαCS生命史主要为3~6 h,其中6月生命史分布较广,7-8月较集中;大部分椭圆形MαCS较圆形MαCS生命史和消亡阶段长,圆形MαCS在形成阶段维持时间较长。(2)MαCS多生成于山边平原或浅山区,并在山区主脉上空形成直至成熟,在河谷和山脉两侧的平原区消亡。MαCS成熟期冷云盖长轴长度集中在500~800 km,云顶面积随MαCS出现频次增加而逐渐减小。圆形MαCS发展期移动缓慢,成熟后移速加快,椭圆形MαCS始终移速较慢。MαCS云团TBBmin呈现单峰型且近似正态分布,圆形较椭圆形MαCS的TBB平均梯度大。(3)天山山区MαCS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层云中多个独立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形成。MαCS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带的抽吸区以及中层低槽前部的辐合上升区,中低层西南和西北气流携带的充沛水汽在大气不稳定层结、不稳定能量持续聚集的背景下辐合上升,促使MαCS不断发展。
|
关 键 词: | 天山山区 MαCS 时空分布 TBB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