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东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引用本文:王华云.黔东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1996,13(1):7-23.
作者姓名:王华云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研所
摘    要:黔东铅锌矿产于加里东期的黔东走滑盆地西缘,赋存于加里东晚期盆地关闭时形成的舒缓的前陆褶皱带中,容矿地层主要为清虚洞组中上部,矿床多产于碳酸盐超层序的深水生物建隆-藻丘或席状藻复合体中,控矿构造主要是盆地关闭时形成的NE向断层和隆起。矿床以整合型矿化为主,具多层性,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白云石)-(重晶石),矿化可分二期或三期,每期的淀积顺序基本都是黄铁矿-闪锌矿-方解石(白云石),而方铅矿、重晶石则形成于最后-期矿化的后期。矿石铅为典型的上地壳铅,与把榔组(乌训组)细碎屑岩岩铅演化到加里东晚期时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近,矿石流与容矿地层的硫酸盐硫有关。矿床形成温度为180~200℃,形成深度约4km,成矿压力约0.5kPt,金属硫化物淀积在Eh值较低,pH值由低变高的物化条件下。矿床成因机理是:成矿的盆源热液是赋存在把榔组(乌训组)富Zn、Pb、Fe细碎屑岩中的建造水,在深埋过程中,特别是在地幔异常热事件中,因热流值增高而温度升高,盐度增大,pH值降低,极大地增加了Pb、Zn、Fe的溶解度而形成的。它们由于孔隙流体的压力差,顺传输层或传输构造运移至容矿层的各类矿储中,因与富SO-

关 键 词:铅锌矿床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