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地理环境下"空间贫困陷阱"分异机制比较——基于大别山与黄土高原的实证
引用本文:孙健武,高军波,马志飞,喻超,张欣怡.不同地理环境下"空间贫困陷阱"分异机制比较——基于大别山与黄土高原的实证[J].干旱区地理,2022,45(2):650-659.
作者姓名:孙健武  高军波  马志飞  喻超  张欣怡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 信阳 464000,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 信阳 464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4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YJA840003);
摘    要:脱贫攻坚战的打赢使贫困治理的目光转向缓解相对贫困,脱贫人口与相对贫困人口的重合性决定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仍将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主战场。以大别山区的新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延长县为例,以贫困发生率为因变量,从“人”、“业”、“地”3个维度选取自变量,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不同地理环境下贫困空间分异模式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别山区贫困空间集聚为点状和团块状相间分布为主,黄土高原地区则以团块状为主。大别山区“地”和“业”2个维度对空间贫困作用显著,黄土高原地区则“人”、“业”、“地”3个维度相对均衡。承载空间“地”的资源丰度带来的生存压力不同两地贫困形成机制的差异所在,黄土高原地区基于足够的生存资源,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3个维度的负向循环累积,而大别山区在资源匮乏作用下,个体生存理性抉择下选择外出务工,从而打破贫困累积的循环。

关 键 词: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大别山区  黄土高原

Comparison of spatial poverty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A case of Dabie Mountains and Loess Plateau
SUN Jianwu,GAO Junbo,MA Zhifei,YU Chao,ZHANG Xinyi.Comparison of spatial poverty trap formation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A case of Dabie Mountains and Loess Plateau[J].Arid Land Geography,2022,45(2):650-659.
Authors:SUN Jianwu  GAO Junbo  MA Zhifei  YU Chao  ZHANG Xiny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