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北仪陇—平昌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的识别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作者单位:;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3.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4.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摘    要:研究区雷口坡组是一套中三叠统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一至五段共五个地层段,雷五段已被全部剥蚀,顶部以雷四3亚段与上覆的须家河组接触。雷口坡组残厚800950 m,雷四3亚段顶部十几米至一百来米的范围内经历了广泛的溶蚀作用,主要受到表生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岩溶角砾岩、溶沟、硅化、膏模孔、溶孔、溶洞以及溶缝等,产生大量的溶蚀空间,但也有较多溶蚀空间被上覆须一段下落的泥质物充填或半充填。在成像测井上,岩溶角砾岩表现为明暗相间、大小混杂的棱角状斑块,未充填溶洞呈暗色高导特征,裂缝则呈连续的暗色条带。发育垂直渗流、水平潜流以及深部缓流这样三个岩溶带,垂直渗流带的储层发育总体好于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相对较差,古地貌地势较高之处溶蚀作用更强,储层更为发育。给出了研究区雷四3亚段储能系数分布图,A21—A19井区、A22—A23井区以及A160井区的储能系数都大于0.6,是比较有利的储集区带。

关 键 词:四川盆地北部  雷口坡组  岩溶储层  储层特征

Recognition and Potential Zones of Paleokarst at the Top of Middle Triassic Leikoupo Reservoir in Yilong-Pingchang Area,Northern Sichuan Basin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