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特征
作者姓名:张晓辉  冯顺彦  梁晓伟  冯胜斌  毛振华  任继胜  陈韶华
作者单位: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3)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0,3)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0
基金项目:本文为“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致密油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46)资助成果。
摘    要:利用大量的岩芯、露头剖面观察和测井资料,在总结分析重力流沉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陇东长7段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局部发育滑动、滑塌岩;受多物源、湖盆底形、湖岸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砂体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扇形,受西南陡窄斜坡控制的泾川—华池一带砂体呈条带状分布,发育水道型重力流沉积,沉积微相可分为限制型水道、非限制型水道、侧翼溢漫、水道间、前缘朵体和深湖泥6种,在湖盆底庆城—华池一带多期水道交汇叠置,形成了大面积的连片砂体;受南部物源控制的宁县—合水地区,由于斜坡坡度相对较缓、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以滑塌为主的斜坡沉积模式,根据滑动的距离可分为近源沉积和远源沉积2个亚相,沉积微相可分不规则滑塌体、砂质碎屑流舌状体、朵叶状浊流岩和深湖泥4种,研究区南部主要以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在斜坡处多期舌状体纵横叠置,形成了多期薄、厚砂体互层的连片砂体。通过对陇东长7段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为研究区砂体展布的精细刻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该区致密油水平井规模建产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延长组长7段  致密油  重力流沉积  砂体成因类型  重力流水道  沉积模式
收稿时间:2019-05-23
修稿时间:2019-10-12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