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广元上寺剖面为例
引用本文:李明隆,谭秀成,苏成鹏,芦飞凡,张本健,潘政屹,肖笛.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广元上寺剖面为例[J].地质论评,2020,66(3):591-610.
作者姓名:李明隆  谭秀成  苏成鹏  芦飞凡  张本健  潘政屹  肖笛
作者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成都, 610500;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成都, 610500;3)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4)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 621700;5)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成都, 610500;6)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04002- 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802147)的成果。
摘    要: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钻探结果表明此类砂糖状白云岩发育层位和规模变化极大,因而对其成因的把握是这类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寺剖面栖霞组为例,通过宏微观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砂糖状白云岩具有如下特征:①主要分为层状白云岩与斑块状白云岩两类,其中层状白云岩主要位于栖二段中部,斑状白云岩则分布较为广泛,位于栖一段底部和栖二段层状白云岩上部与下部;②层状白云岩由中—粗晶白云石构成,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发红光,MgO/CaO为0.68,δ~(13)C_(PDB)和δ~(18)O_(PDB)均值为2.42‰与-6.18‰;③栖一段底部白云质灰岩内的白云石化斑块由细—粉晶白云石构成,阴极射线下多不发光,MgO/CaO为0.54,δ~(13)C_(PDB)和δ~(18)O_(PDB)均值为1.69‰与-1.23‰;④栖二段顶部与底部斑块均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顶部为具有不发光的核心与发红光环带的细晶白云石组成,而底部为发暗红光的中粗晶白云石组成,MgO/CaO分别为0.59和0.68,δ~(13)C_(PDB)和δ~(18)O_(PDB)均值分别为2.16‰、-6.50‰和3.32‰、-3.75‰。基于以上野外工作与室内分析结果认为,①栖霞组底部发育两个准同生暴露面,其下为斑状岩溶系统,岩溶系统多被白云石化;②栖霞组顶部发育早成岩期暴露面,岩溶分带清晰可见,岩溶系统均被白云石化;③砂糖状白云岩是由于重卤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与热液白云石化叠合形成,但由于岩溶发育的位置与程度的不同导致两期白云石化叠合的结果存在差异。

关 键 词: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栖霞组  白云岩成因  岩溶  回流渗透白云石化  热液白云石化
收稿时间:2019/7/16 0:00:00
修稿时间:2020/3/1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