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姓名:刘康  王伟涛  赵旭东  庞建章  俞晶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1500104);自然科学基金(41872204, 41590861, 41603054);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LED2017A04)共同资助成果。
摘    要: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通过分析其沉积物质来源,可以揭示柴达木盆地潜在物源区隆升、剥蚀历史,为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提供证据。本文以红沟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约束,对剖面晚渐新世-上新世的碎屑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物源示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7~12.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20~290 Ma,锆石ε_(Hf)(t)集中在—13.53~9.27,Hf同位素t_(DM)范围524~1456Ma;大于300Ma的锆石,ε_(Hf)(t)介于—31.77~13.44,其中76.3%为负值,Hf同位素t_(DM)介于484~3727 Ma。采集自12.5~7.6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400~500 Ma(峰值~440 Ma),ε_(Hf)(t)值(—27.75~10.75)的90%为负值,Hf同位素t_(DM)介于615~2115 Ma之间。6.8~5.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00~500 Ma,ε_(Hf)(t)值(—26.8~8.97),t_(DM(Hf)))介于668~2093 Ma,但220~290 Ma的锆石显著增加,其ε_(Hf)(t)值(—11.86~9.42),Hf一阶段模式年龄范围549~1399Ma。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显示红沟剖面220~290 Ma的锆石与东昆仑山锆石Hf同位素特征相似,而400~500 Ma的锆石则与南祁连山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揭示东昆仑山在24 Ma开始抬升成为柴达木盆地的源区,~12 Ma南祁连山开始隆升,为柴达盆地提供碎屑物质,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与地貌边界。

关 键 词:柴达木盆地  红沟剖面   Hf同位素特征  青藏高原东北缘
收稿时间:2019-10-31
修稿时间:2019-12-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