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
| |
作者姓名: | 杨云平 张明进 李义天 张为 由星莹 朱玲玲 王冬 |
| |
作者单位: | 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工程泥沙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6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3.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武汉 430064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武汉 4300105. 长江科学院,武汉 43001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123, 51479146, 5150901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B12B01);三峡—葛洲坝枢纽坝下砂卵石河段(宜昌至昌门溪)航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TKS05115018) |
| |
摘 要: | 流域水库工程的修建,将改变坝下游原有的水沙输移过程,三峡水库蓄水作用对坝下游水沙输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具体表现为:① 三峡水库坝下游洪水持续时间和流量被削减,下泄沙量大幅减少,沿程上输沙量虽得到一定恢复,但总量仍未超过蓄水前多年均值;② 2003-2014年d > 0.125 mm(粗)输沙量得到一定恢复,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基本达到蓄水前均值,在恢复后其下游该组分泥沙冲淤特性与蓄水前一致,其中2008-2014年恢复程度弱于2003-2007年;③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细)输沙量沿程上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总量仍小于蓄水前均值;④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泥沙输移量因河床补给作用,沿程上得到恢复,但补给量将不超过0.44亿t/y,主要受制于洪水持续时间及流量均值,而上游干流、河段间支流和湖泊分汇作用占次要地位,而d < 0.125 mm悬沙恢复受上游干流、区间支流和湖泊分汇及河床补给控制,因河床粗化使得床沙对细颗粒悬沙的补给作用减弱;⑤ 2003-2007年和2008-2014年两时段间宜昌至枝城、上荆江为粗细均冲,下荆江为淤粗冲细,汉口至大通河段为淤粗冲细,城陵矶至汉口河段2003-2007年为淤粗冲细,2008-2014年为粗细均冲,这一差异受控于螺山站洪水流量持续时间和量值。
|
关 键 词: | 泥沙恢复 床沙补给 三峡水库 长江中下游 |
收稿时间: | 2015-11-20 |
修稿时间: | 2016-03-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