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内的沙波地貌和输移特征 |
| |
作者姓名: | 王永红 沈焕庭 李九发 茅志昌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海洋大学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3.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口复式河槽沉积地貌演变与水动力的相互作用”, 40406015 号;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 2005CB422304 号和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 MRE200903 号资助 |
| |
摘 要: | 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 槽内由于不同的优势流作用而表现出不同的泥沙运移特征。沙波是底沙输移的表现, 因此研究槽内的沙波特征对于涨、落潮槽的水动力和沉积地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现场声纳观测、测深仪测深、表层取样和现场水动力观测等方法获得河槽床面沙波和水动力资料, 对沙波的几何形态、波高和全潮周期的迁移距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 涨潮槽沙波的波长和波高都小于落潮槽内的沙波, 波型指数大于落潮槽。 涨潮槽内有部分沙波倾向上游,落潮槽沙波一般倾向下游。除了涨潮槽新桥水道在大潮时沙波净向上游输移, 涨潮槽南小泓和落潮槽的底沙无论大、小潮都净向下游输移, 大、小潮全潮周期内涨潮槽净输移距离约为1—10 m, 落潮槽内的沙波净输移距离约为涨潮槽的3倍。涨、 落潮槽内的沙波特征和迁移距离的差异主要反映了河槽内不同水动力与河床地形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河槽中的底形不稳定。
|
关 键 词: | 长江口 涨、落潮槽 沙波地貌 输移特征 动力响应 |
收稿时间: | 2010-03-12 |
修稿时间: | 2010-09-20 |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