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20年西双版纳持续重霾天气成因和来源分析
作者姓名:字冉  孔震  明蕊  张启悦  高婷婷  王利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象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象局,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象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象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气象局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基础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101AT070003).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欧洲中心(ECMWF)提供的ERA-5逐时0.25°×0.25°再分析资料和NOAA研发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 2020年3月29日-4月5日低纬高原的西双版纳地区持续性重度霾空气污染事件的特征、气象成因和污染物颗粒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重度霾污染期间,AQI值及PM2.5浓度值有显著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2)冷空气势力偏弱,脊前暖平流使中低层大气增温,有利于西双版纳地区大气层结的稳定,无明显水汽输送带,整个过程空气湿度较低,连续8天重度霾污染并未出现传统上高湿的气象霾特征。稳定的大气层结和逆温层的存在削弱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交换。(3)受均压场控制,地面和低空风速小,较低的混合层厚度和较小的通风系数等共同作用,使得污染物颗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扩散受到抑制,导致污染物颗粒聚集。(4)各污染物浓度值与MODIS/Terra卫星反演东南亚境外火源点数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火源点个数与AQI正相关高达0.5。(5)由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表明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颗粒物可能来源主要是缅甸马圭、曼德勒和东枝境外的输入型累积传输。西双版纳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污染物积聚在景洪城区及周边澜沧江河谷地带之后,很难通过水平输送离开,这是也是造成此次连续重度霾污染事件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西双版纳地区  重度霾污染  气象成因  Hysplit后向轨迹
收稿时间:2021/8/6 0:00:00
修稿时间:2021/11/3 0:00:00

The Causes and Sources of a Persistent Heavy Haze Pollution Event in Xishuangbanna Aarea during 2020
Authors:Ziran  Kongzhen  Ming Rui  Zhangqiyue  Gaotingting and Wangli
Institution: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Abstract:
Keywords:Xishuangbanna region  heavy haze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ause  the Hpsplit backward track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