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粤港澳大湾区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储含义
引用本文:魏正安,黄少鹏,王成善,张敏.粤港澳大湾区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储含义[J].地球学报,2023,44(1):117-132.
作者姓名:魏正安  黄少鹏  王成善  张敏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五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U20A2096);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面上项目(编号: 20200827003238001);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 基20220292)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丰富, 但人们对区内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27组地下热样品的水化学分析表明, 研究区内陆地热水的水化学相主要为重碳酸盐型, 沿海地热水则主要呈氯离子型。地热水的δ2H和δ18O值分别为–30‰ ~ –48‰和–5.2‰ ~ –7.5‰。内陆地热水的δ2H和δ18O值沿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布, 表明内陆地热水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补给。沿海地热水的δ18O值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并向海水数据点靠拢, 沿海地热水的δ18O值与Cl–含量呈强正相关, 表明沿海地热流体源于当地大气降水和海水混合补给。经典地球化学温标、多矿物平衡状态模拟、硬石膏-玉髓矿物对饱和指数模拟以及硅-焓混合模型揭示的粤港澳大湾区地热系统热储温度为104~156 ℃。内陆地热水中的地下冷水的混入比例为52%~84%, 沿海地热水中海水的混入比例高达37%。内陆和沿海地热水的最大循环深度分别为3300~4800 m和3200~4200 m, 没有显著差别。水化学组成与氢氧同位素研究均表明, 水岩反应和混合作用共同控制着研究区地下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关 键 词:氢氧同位素    补给来源    混合作用    热储温度    循环深度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