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邢飞 汪亚平 高建华 邹欣庆 |
| |
作者单位: | 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江苏省海岸与海岛开发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876043 号; 江苏省908 专项, JS-908-01-01 号;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BK2006131号 |
| |
摘 要: | 2006—2007 年间的四个季节在江苏近岸海域69 个站位采集水样, 获取悬沙浓度。通过对TM遥感数据反演, 获取该海域四季大面悬沙浓度, 并与调查的实测悬沙浓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大面调查的非同步数据基本可正确反映大区域悬沙浓度的季节与空间分布趋势。悬沙浓度等值线由高至低、由陆向海分布, 底层浓度约为表层的2—3 倍; 废黄河口和长江口外海域为悬沙浓度高值区, 而海州湾为低值分布区, 东南部陆架区受台湾暖流影响出现低值中心。冬季整个海域悬沙浓度均较高, 其次为春季, 夏季最低; 废黄河口海域的高值中心在不同季节分布位置有所移动。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是苏北近岸悬沙最主要的来源, 河流输沙量的季节变化是影响长江口海域悬沙浓度变化的关键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潮流为影响悬沙浓度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 季风、风暴潮和风浪虽对悬沙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冬季的低温环境是形成该季节整个海域悬沙浓度显著偏高的重要因素。
|
关 键 词: | 悬沙浓度 潮流 TM 图像 辐射沙洲 长江口 |
收稿时间: | 2009-03-16 |
修稿时间: | 2009-12-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