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红庆梁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吴兆剑, 闫茂华, 韩效忠, 俞礽安, 司马献章, 蒋喆, 殷栋法, 胡航, 邓宇涛.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红庆梁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9, 47(1): 22-3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9.01.004 |
| |
作者姓名: | 吴兆剑 闫茂华 韩效忠 俞礽安 司马献章 蒋喆 殷栋法 胡航 邓宇涛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6042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453006);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27) |
| |
摘 要: |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底板展布及沉积构造演化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重点研究区内铀矿化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成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红庆梁地区铀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泥–砂–泥结构发育,砂体厚度大且呈泛连通状态,目的层沉积期后曾隆升剥蚀出露地表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铀成矿条件优越,同时砂体非均质性控矿强烈,古层间氧化成矿特征明显,氧化还原障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红庆梁地区铀矿(化)的空间位置。建议下一步工作向红庆梁地区南东和南西两侧有针对性外推。
|
关 键 词: | 铀成矿 成矿意义 砂体非均质性 红庆梁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收稿时间: | 2018-05-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