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进展与地质背景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毛翔 国殿斌 罗璐 王婷灏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注: 本文为 中国石化科技项目“中国典型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编号:JKL18033)、“干热岩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研究”(编号:JP17013)的研究成果。 |
| |
摘 要: | 干热岩资源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80℃的异常高温岩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热资源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Fenton Hill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球14个国家实施了41个干热岩开发项目,以干热岩储层建造和连通的目标地层周围或上部是否存在水热型储层为标准,25个属于传统意义的干热岩开发项目,16个属于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或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缩写为EGS)。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这些干热岩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欧亚板块板内地热域、印澳板块板内地热域、东太平洋离散—汇聚板缘型地热域、西太平洋汇聚板缘型地热域和加勒比海火山活动岛弧区。按照盆地类型划分,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近现代火山(火山带)和褶皱带地区,其中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磨拉石盆地为代表的前陆盆地,和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上莱茵地堑、北美新生代科迪勒拉造山带内华达盆地为代表的裂谷盆地是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最为集中的两种盆地类型。考虑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情况,上莱茵地堑、内华达盆地的干热岩开发历程对我国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关 键 词: |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开发历程 项目分布 构造背景 储层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9-04-21 |
修稿时间: | 2019-10-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