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海、渤海埋藏古河道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引用本文:韩桂荣,徐孝诗,辛春英.黄海、渤海埋藏古河道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科学集刊,1998(40):79-87.
作者姓名:韩桂荣  徐孝诗  辛春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796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176265号
摘    要:晚更新世以来,我国北方陆架海区受冰川气候变化的影响,曾经发生过多次沧桑变化及陆海变迁,黄海、渤海陆架区在冰川时期多次裸露成陆。当时陆架区发育的河流受后期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淹没在海底,进而埋藏于不同厚度的海相沉积物之下,成为陆架区的埋藏古河道。Лeнд?epr(1972)曾认为低海面时期黄河只流入渤海而没有进入黄海,在黄海北部发现的古河道是古鸭绿江。近代我国陆架海区古地理环境变迁的研究中,又有许多关于埋藏古河道的报道(耿秀山,1981;秦蕴珊等,1988;李凡等,1991);根据古河道出现的地理位置,以及部分沉积学标志提出,晚更新世末期低海面时期,古黄河曾经在南黄海陆架自北向南流动(李凡等,1993)。杨子赓(1985)根据浅地层地球物理测量资料推测,末次冰期低海面时期古长江自苏北弶港附近向北东方向延伸,可达北纬34°30′左右。近年来又有人提出,末次冰期时期气侯寒冷、干燥,陆架区处沙漠化环境。这样,晚更新世末期,渤海、黄海陆架区有无河流,陆架上发现的古河道是哪个水系的河流等便引起许多学者的思考。关于晚更新世末期的古地理环境问题尚有待于深入调査研究。然而,近期多次发表的大量高分辨地球物理调查结果表明,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在晚更新世末期低海面时期有埋藏古河道已经基本上达到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埋藏古河道的属性,即研究古河道属于哪个水系已经成为研究我国北方陆架海区沉积作用发育历史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根据埋藏古河道区的样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其物质来源,进而判断古河道的属性。

关 键 词:黄海、渤海、古河道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收稿时间:1995/11/28 0:00: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 IN BURIED PALEORIVER CHANNEL AREA IN THE HUANGHAI SEA AND BOHAI SEA
Han Guirong,Xu Xiaoshi,Xin Chunying.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 IN BURIED PALEORIVER CHANNEL AREA IN THE HUANGHAI SEA AND BOHAI SEA[J].Studia Marina Sinica,1998(40):79-87.
Authors:Han Guirong  Xu Xiaoshi  Xin Chunyi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