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海西北部海域中层冷水的初步分析
引用本文:翁学传.东海西北部海域中层冷水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集刊,1984(21):63-74.
作者姓名:翁学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680号
摘    要:海洋里很多地方都有中层冷水(中层低温水)存在,它与海水中声波传播的特性以及鱼群洄游等关系密切,所以,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海洋学者的重视。例如,早在1929年,H.H.Зyσo?就研究并解释了极地海区中层冷水的形成原因。1945年,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问题,指出:“中层冷水是由冬季垂直环流和夏季海洋表层的加热而形成的;它在春、夏季节出现于盐度垂直梯度极大的中、高纬度海域”。由于海洋学者们的努力,目前关于大洋和深海中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成因,已研究得较为清楚。 东海西北部(28°-32°N,124°E以西)海域,位于陆架区,对这一海域的水文状况,特別是关于水团分布和跃层现象等问题,近二十余年来已进行过许多研究但对中层冷水则研究尚少。毛汉礼等在研究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时曾指出,在江浙外海水域。于2-4,5月间出现逆温跃层。从实质上说,这已涉及到本文所讨论的中层冷水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60年的调査报告中曾指出,在东海西北部海域存在着温度较表层和深层为低的中层低温水。1961年“金星”号调查结果证实,在东海西北部的广大海域内,存在着温度较其上、下层为低的水层;根据这次调查资料写成的调查报告,将其称为“中层冷水”,并认为:“中层冷水主要是由于南黄海冷水分支南下时,其上层受长江冲淡水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水温增高,而深层则受到北上的台湾流水的抬托而形成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金星”号于1962-1964年的春季,又相继进行了几次专题性的调查。 本文根据1958-1965年间的有关资料,试图对东海西北部海域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其成因。

关 键 词:中层冷水  东海西北部
收稿时间:1981/1/27 0:00:00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Weng Xuechuan.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J].Studia Marina Sinica,1984(21):63-74.
Authors:Weng Xuechuan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集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