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岭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成因: 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
| |
作者姓名: | 唐杰 许文良 王枫 高福红 曹花花 |
| |
作者单位: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070301,1212011085476)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038)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 对张广才岭中生代帽儿山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区内两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结合其高的Th /U 比值( 0. 40 ~ 2. 08)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讨论的火山岩为早侏罗世( 179 ~ 184 Ma) 岩浆喷发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 此外,帽儿山组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的特点,粗面岩与粗面安山岩以富碱、高钾、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而流纹岩显示A 型流纹岩特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侏罗世双峰式火成岩的存在,揭示该区早侏罗世处于一种强烈的伸展环境。结合区域该时期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
|
关 键 词: | 张广才岭 帽儿山组 双峰式火山岩 锆石U-Pb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质》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