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典型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问题 |
| |
作者姓名: | 郭长宝 吴瑞安 蒋良文 钟宁 王炀 王栋 张永双 杨志华 孟文 李雪 刘贵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 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3.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4.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6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19,20190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279,41731287,41941017);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12110600000018003911)。 |
| |
摘 要: | 川藏铁路是中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穿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新建铁路雅安—林芝段直接穿越或近距离展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等10条大型区域性活动断裂带,部分断裂活动速率值达10 mm/a,潜在强震危险性高。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密集分布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及其一级支流、活动断裂带和公路沿线,其中高位远程滑坡及链式灾害、深层蠕变-剧滑型滑坡、地震滑坡等灾害危害严重,成为了铁路建设的“拦路虎”。铁路沿线处于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高地应力环境,穿越华南主体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川滇应力区、墨脱—昌都应力区和喜马拉雅应力区等5个大的一级构造应力区;雅安—康定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NW向,并向林芝方向呈现NNE向偏转,地应力在平面和垂向空间上表现为强烈局部差异性,如折多山某隧道地应力测试结果揭示了在垂向上存在应力释放区。在高地应力条件下,铁路沿线深埋隧道潜在围岩岩爆和大变形危害风险大。铁路建设应加强活动断裂安全避让、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深埋隧道地应力和岩爆大变形超前预测预报等工作,科学指导铁路选线与防灾减灾。
|
关 键 词: | 川藏铁路 地质灾害 活动断裂 地应力 工程地质问题 |
收稿时间: | 2020-12-13 |
修稿时间: | 2021-01-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