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生物标志物对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的指示作用
引用本文:李玉红,赵美训,张海龙,邢磊,杨红梅,戴民汉,王磊.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生物标志物对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的指示作用[J].热带海洋学报,2012(4).
作者姓名:李玉红  赵美训  张海龙  邢磊  杨红梅  戴民汉  王磊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100
3.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该方法假设之一是生标的含量可以反映表层海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但这个假设还缺乏现场观测的充分验证.对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表层海水颗粒物中主要生标做了分析,利用其含量及比值研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分布.生标含量表明硅藻、甲藻、颗石藻的高值区位于珠江口南部及广东沿岸,在陆坡区也有高值.生标比值显示硅藻在3个类群中的相对比例最高.其中,甲藻/硅藻比值高值区位于陆坡区,这与大洋水(黑潮)的入侵,带来大量暖水性甲藻有很大关系;颗石藻/硅藻比值总体趋势与生物量的分布相反,在近岸少数站位有高值,向外海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石藻更适于寡营养盐的环境.生标结果所指示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与前人的调查结果类似,为利用生标重建此区域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  生物标志物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