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引用本文:邹妞妞,张大权,姜杨,朱永才,张顺存,鲁新川,史基安.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15(1):42-48.
作者姓名:邹妞妞  张大权  姜杨  朱永才  张顺存  鲁新川  史基安
作者单位: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1CB2011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0-01-06);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1309RTSA041)
摘    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东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通过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孔隙类型的研究可知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集性能变差,孔隙损失分别达23.24%和4.54%;火山岩岩屑、沸石、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刚性颗粒的破裂及成岩收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增生量达3.25%;黏土矿物和含铁方解石的后期充填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准噶尔盆地  玛东地区  下乌尔禾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