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
引用本文:张克信,殷鸿福,朱云海,王国灿,冯庆来,龚一鸣.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J].地球科学,2003,28(4):361-369.
作者姓名:张克信  殷鸿福  朱云海  王国灿  冯庆来  龚一鸣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以青海东昆仑和拉脊山混杂岩带为例 (No .2 0 0 2 2 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1∶2 5万民和县幅数字地质填图 (No .2 0 0 2 13 0 0 0 0 16) .
摘    要:国际地层指南中指出,地层学应扩展为包括对构成地壳的所有岩石体的描述,所有各类岩石(沉积的、火成的、变质的、固结的和非固结的)都属于地层学和地层分类的总体研究范畴,传统地层学主要针对沉积成因地层,虽然拓展包括了一部分火山喷出岩,如熔岩类、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灰等层状火山岩,其形成的力学机制基本上是重力机制,即向地心方向受重力作用逐渐累积,本文将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地层及其适度扩展物(如沉积变质和沉积火山岩类)称之为史密斯地层,现代地层学概念中,形成地层的力学机制不仅仅是重力,而且包括了热力(如蛇绿岩)、机械力或构造力(如混杂岩、构造岩等)。非重力机制或非沉积成因的地层,亦都有时空顺序,其顺序服从各自的力学机制和成因,但不服从史密斯地层的叠覆律;这些非重力机制形成的地层不属于史密斯地层学的范畴,本文称之为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混杂岩区主要依据构造力作用机制不同,其非史密斯地层形成方式可区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等。

关 键 词:现代地层学  史密斯地层  非史密斯地层  力学机制  造山带混杂岩
文章编号:1000-2383(2003)04-0361-09

Smith Strata and Non-Smith Strata
ZHANG Ke-xin,YIN Hong-fu,ZHU Yun-hai,WANG Guo-can,FENG Qing-lai,GONG Yi-ming.Smith Strata and Non-Smith Strata[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3,28(4):361-369.
Authors:ZHANG Ke-xin  YIN Hong-fu  ZHU Yun-hai  WANG Guo-can  FENG Qing-lai  GONG Yi-m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