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行穿越南海台风的特征及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于龙,孙佳,回贞立,郭延良.西行穿越南海台风的特征及机制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9,37(4).
作者姓名:于龙  孙佳  回贞立  郭延良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自然资源部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近海卫星遥感表层流反演及优化;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冬季渤海盐度分布结构近反相变化的机制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基于日本气象厅1982—2018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选取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后西行穿越南海的台风个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研究了该类台风的轨迹、强度、运动速度和生命周期等特征。研究发现,西行穿越南海的台风最早出现于6月,10月份最为活跃。该类台风的最大强度和平均强度分别比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平均水平强5~10 m/s和1~4 m/s(随月份变化)。此类台风在9—11月的平均生命周期可达7.0~7.5 d。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成于135°E东西两侧台风也存在明显差异。135°E东侧生成的台风期间,副热带高压和垂直风切变较弱、海表温度较高,导致台风强度更强,一般在菲律宾以东海区达到最大强度;135°E西侧生成的台风期间,副热带高压和垂直风切变较强、海表温度偏低,导致台风强度较弱,一般在南海中西部达到最大强度,但进入南海后在暖海表温度驱动下有二次增强现象。

关 键 词:台风  西行路径  南海  时空特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