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盆地热-沉降史模拟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
| |
引用本文: | 李浩, 林畅松, 张燕梅, 黄理力, 李本彬, 吴昊. 伊洛瓦底盆地热-沉降史模拟及构造-热演化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3): 884-890, doi: 10.6038/cjg20140318 |
| |
作者姓名: | 李浩 林畅松 张燕梅 黄理力 李本彬 吴昊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北京 100083;;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3282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2011CB201103)资助 |
| |
摘 要: | 本文首先运用EASY% Ro反演法对伊洛瓦底盆地由北向南进行了热史的恢复,北部钦敦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3.0~15.0 ℃/km,中部沙林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8.0~22.0 ℃/km,南部三角洲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33.0~37.0 ℃/km.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盆地由北向南地温梯度逐渐升高,生烃门限的深度由深变浅.然后模拟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具有幕式构造沉降特征,这反映了伊洛瓦底盆地可能处于弧间或弧后的构造背景.伊洛瓦底盆地北部和南部具有不同幕次的构造沉降史,北部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经历了一幕拉伸过程,然后进入了热沉降期,并伴随局部的快速隆升;南部则经历了两幕拉张过程,分别是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和中中新世时期(21~13 Ma).盆地的这种南北构造沉降的差异很可能是造成盆地地温梯度北低南高的原因.
|
关 键 词: | 伊洛瓦底盆地 热史 沉降史 模拟 |
收稿时间: | 2013-05-06 |
修稿时间: | 2013-10-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