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溶藻弧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引用本文:庞欢瑛,陈立明,蔡佳,汤菊芬,王蓓,吴灶和,简纪常.溶藻弧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14(1):1-8.
作者姓名:庞欢瑛  陈立明  蔡佳  汤菊芬  王蓓  吴灶和  简纪常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7B02)
摘    要:根据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DLD(GenBank登录号AGK62253)全长1 428 bp,共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分子质量约为50.998 ku,等电点为5.51。细胞定位、SignalP 4.0、TMHMM Server 2.0和SoftBerry-Psite预测结果显示,DLD位于细胞质中,在第29至30个氨基酸之间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Asn-糖基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DLD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聚为一簇。用Kyte-Doolittle亲水性参数、Karplus-Schulz柔韧性参数、Emini表面可及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性参数分别预测,DLD可能的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分别是第5~10、106~110、120~125、158~163和175~180区段。利用SWISS-MODEL软件,模拟DLD亚基三维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LD蛋白有相似构型。Kegg分析发现,其涉及糖酵解和糖异生等9条信号通路。从生物信息学角度验证了DLD作为弧菌共同抗原的可行性。

关 键 词:溶藻弧菌  基因克隆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