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地质特征和破坏类型 |
| |
引用本文: | 周文, 金文辉, 谢润成, 陈文玲, 丘东洲. 2012: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地质特征和破坏类型. 地质通报, 31(11): 1838-1851. |
| |
作者姓名: | 周文 金文辉 谢润成 陈文玲 丘东洲 |
| |
作者单位: |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2.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 |
| |
摘 要: |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油藏”阶段,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是造成油气保存条件不好的重要因素。提出在晚期构造强烈改造区中也存在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位于“隔槽式”褶皱主背斜的断层下盘、两翼潜伏构造及复向斜等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地区。研究区地层中存在原生、次生、再生型油气藏,无论哪类油气藏,“构造型油气藏”在构造强烈改造后保存下来的几率变小,“非构造型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保存下来的几率较高。通过分析研究区古油气藏的破坏条件,提出了五大类10亚类油气藏破坏类型划分方案,指出研究区存在多种破坏类型的古油藏。
|
关 键 词: | 雪峰山西侧 盆山过渡带 构造改造区 含油气组合 油气成藏 破坏类型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