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
引用本文:孙海瑞,吕志成,于晓飞,李永胜,杜泽忠,吕鑫,杜轶伦,公凡影.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J].岩石学报,2020,36(6):1755-1768.
作者姓名:孙海瑞  吕志成  于晓飞  李永胜  杜泽忠  吕鑫  杜轶伦  公凡影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0603704、2018YFC060380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50)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7171122)联合资助.
摘    要: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北山地区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三叠纪多金属成矿带,也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甘肃柳园地区位于北山南带,区内缺失三叠纪沉积记录,花岗质复式岩体和中酸性岩脉十分发育基性岩脉也有分布从而为探究北山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基于此,本文对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分析显示,辉绿岩形成于227.5±1.4Ma,年代为晚三叠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辉绿岩具有高Mg~#(65~70)、较高Ni含量(110×10~(-6)~157×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 N为1.42~1.94)、无或弱Eu正异常、强烈亏损Nb、Ta和Zr、Hf弱富集的特征。较高的(Th/Nb) N( 1)和较低的Nb/La (1)比值稳定的La/Nb和Th/Nb比值说明其岩浆侵位过程中壳源物质的混染不强;而较高的Th/Yb比值,较低的Th/U和La/Nb比值说明源区存在一定俯冲物质的参与;此外,较低的Nb/Yb、Th/U,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平坦的HREE配分形式排除了来自OIB类似岩浆源区的可能;而较低的Nb/Yb比值及较高的ε_(Hf)(t)值(平均值为1.08)说明镁铁质岩浆主要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因此,该辉绿岩更可能源于受俯冲作用改造的亏损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此幔源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大陆岩石圈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少量壳源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内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辉绿岩岩浆源区受到先前俯冲物质的混染辉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在系统分析前人关于柳园地区早二叠至晚三叠世中酸性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后,本文发现:自~280Ma至~220Ma北山南部中-酸性侵入岩锆石ε_(Hf)(t)值具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同期基性-超基性岩锆石ε_(Hf)(t)值主要呈逐渐降低走势。结合前人关于二叠纪至三叠纪区域构造变形、盆地沉积物源、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等研究,本文认为Hf同位素的上述变化与北山南部构造演化有关指示该区的碰撞造山可能持续到早-中三叠世,并在晚三叠世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该认识进一步完善了北山地区自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

关 键 词:辉绿岩脉  三叠纪  构造背景  北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收稿时间:2019/5/15 0:00:00
修稿时间:2020/4/10 0:00:00

Early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Beishan Orogenic Belt: Constraints from 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Late Triassic diabase dyke in Liuyuan area, Gansu Province
Institution: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37, China;Mineral Exploration Technical Guidance Center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Keywords:Diabase dyke  Triassic  Tectonic setting  Beishan Orogenic belt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