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 来自聂拉木群混合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引用本文:杨晓松,金振民,马瑾.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 来自聂拉木群混合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J].中国科学D辑,2004,34(10):926-934.
作者姓名:杨晓松  金振民  马瑾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72063)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及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摘    要: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存在的混合岩化现象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结果. 广泛发育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称为高喜马拉雅混合岩)为研究地壳深熔过程及其与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简称为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联系, 为探讨地壳深熔在碰撞造山后地壳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目前对于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是否存在成因关联, 混合岩与深部断裂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缺乏该混合岩形成的直接年代学资料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的3个基本组成单元——中色体、浅色体和暗色体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 对其中的浅色体进行了K-Ar年代学研究. 结果表明Ⅰ-类浅色体的形成年龄约为23 Ma. 该年龄与喜马拉雅主中央断层开始活动的时代一致或略早于其形成时代, 显示地壳深熔在主中央断层的形成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Ⅱ-类浅色体的形成年龄与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 从年代学上为淡色花岗岩与混合岩中浅色体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约束. 本次研究在聂拉木地区获得了6.23 Ma浅色体形成年龄, 这是目前在高喜马拉雅中段获得的最年轻的淡色花岗岩岩浆活动的证据.

关 键 词: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混合岩  地壳深熔  浅色体  K-Ar年龄
收稿时间:2003-12-28
修稿时间:2003年12月2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