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利用同震滑坡分析2014年鲁甸地震震源性质与破裂过程
引用本文:许冲. 2015: 利用同震滑坡分析2014年鲁甸地震震源性质与破裂过程. 工程地质学报, 23(4): 755-759. DOI: 10.13544/j.cnki.jeg.2015.04.025
作者姓名:许冲
作者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02), 中国地震局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专题研究项目资助
摘    要:2014年8月3日, 发生在中国云南省鲁甸县的MS 6.5(Mw 6.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本次地震还触发了至少1024处面积大于100m2的滑坡。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同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规模分布特征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与破裂过程。鲁甸地震同震滑坡分布区域的长轴展布方向呈北西南东方向, 结合区域活动构造分布, 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北西南东方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地震滑坡多分布在震中的南东方向, 表明了其破裂方向是自北西向南东扩展。滑坡分布区北西部分滑坡分布较分散, 规模总体较小; 而南东部分滑坡分布相对集中, 且有几处规模较大。由于隐伏断裂型地震比地表破裂型地震触发滑坡分布面积广、数量多, 但规模较小, 因此判断发震构造的北西部分可能由于破裂面较深而隐伏于地下, 而南东部分可能产生了地表破裂且破裂面较浅。这一判断得到了野外调查结果的验证。鲁甸地震破裂自北西向南东是由深部向浅部斜向上扩展的, 这种破裂面斜向上扩展的破裂特征或许是导致鲁甸地震灾害非常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 键 词:2014年鲁甸地震  滑坡  震源  发震断层  破裂过程
收稿时间:2015-04-12
修稿时间:2015-05-2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