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丛洼地坡面流径流过程——以丫吉试验场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常勇 姜光辉 康彩霞 于奭 |
| |
基金项目: | 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 |
| |
摘 要: | 选取裸露型和土壤植被覆盖型两种峰丛洼地地貌结构.通过降雨量、pH、电导率(Ec)、CO2分压和流量的过程线来分析降雨中详细的产流过程.裸露性坡地因包气带结构简单仅存在局部的超渗产流和表层岩溶带的回归流.水化学性质较稳定;有土壤植被覆盖的坡地的产流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补偿阶段(可出现超渗产流)、饱和径流阶段、稳定阶段,补偿阶段仅在降雨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可产生坡面流,饱和径流阶段坡面流流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稳定阶段坡面流流量趋于稳定,不随雨强的变化而变化,坡面流的水化学性质变化剧烈,pH、电导率(Ec)、CO2分压基本上同步变化,水漫(T)在降雨前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后期与pH、Ec等呈相反变化.
|
关 键 词: | 峰丛洼地 坡面流 水化学 径流过程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