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9年早春南方地区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机理分析
引用本文:尉英华, 陈宏, 刘一玮, 林晓萌. 2021: 盛夏一次地面冷锋过境引发局地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暴雨灾害, 40(4): 393-400.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21.04.007
作者姓名:尉英华  陈宏  刘一玮  林晓萌
作者单位:天津市气象台, 天津 30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5049);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08,CMAYBY2020-009)
摘    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和变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垂直结构特征和对流发生发展机制等方面,对2017年7月21日地面冷锋后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局地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北抬、低层回流冷空气侵入的背景下,暴雨区位于地面冷锋后约300 km的冷空气一侧,850 hPa低空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2)在低层回流冷空气作用下850 hPa以下表现为环境温度直减率小于湿绝热递减率(γ < γs)的稳定层结;同时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700-500 hPa层结不稳定性加强,不稳定层结位于边界层稳定层结之上,具有冷区“高架对流”特征。
(3)低层冷垫对应下沉运动,暖湿气流上升运动位于冷垫之上,1.4 km高度附近的中尺度辐合线对高架对流的触发起到了重要作用。(4)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缓慢,并呈现明显的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特征,是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并造成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高架对流  冷垫  列车效应  后向传播
收稿时间:2020-01-03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