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海可鲁克湖孢粉记录的14 cal. ka B.P.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
引用本文:余英浩, 金映豫, 徐德克, 王永莉, 李浩, 汪亘, 崔安宁, 魏志福. 青海可鲁克湖孢粉记录的14 cal. ka B.P.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J]. 第四纪研究, 2021, 41(5): 1229-1243.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1.05.01
作者姓名:余英浩  金映豫  徐德克  王永莉  李浩  汪亘  崔安宁  魏志福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9; 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 100044; 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和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 XDB26000000和XDA200701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1771237、42071103和4188810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 2017YFA0603403)共同资助
摘    要:
末次冰消期以来,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分别呈现出"季风"和"西风"的两种降水模式。柴达木盆地位于二者的过渡区,由于缺乏可靠年代控制下的定量古气候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该盆地植被和降水变化的过程和模式,以及全新世适宜期季风降水是否影响到该区域至今仍存争议。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可鲁克湖西侧湿地深520 cm的沉积物钻孔14 cal.ka B.P.以来的孢粉记录,重建了植被和降水演化历史。
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末次冰消期和早全新世(约14.1~8.0 cal.ka B.P.)以旱生灌丛-荒漠草原植被为主,降水量从约28 mm增至约249 mm;中全新世(约8.0~3.9 cal.ka B.P.)草原植被扩张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最高水平,降水显著增加,最高值可达约292 mm;晚全新世(约3.9~0.3 cal.ka B.P.)荒漠草原再次扩张,降水量大幅度下降至约20 mm。可鲁克湖区降水过程呈现典型的东亚"季风模式",显示在全新世适宜期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可以向西推进到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降水变化受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变化、高纬冰盖及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的协同影响。


关 键 词:孢粉   古植被   古气候定量重建   全新世适宜期   柴达木盆地
收稿时间:2020-12-21
修稿时间:2021-01-25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