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应用于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筛选模型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冯丹青 柯才焕 卢昌义 李少菁 |
| |
作者单位: |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
| |
摘 要: |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为1只/ml,饵料为牟氏角毛藻,投饵量为(0.75-5)×10 5 cells/ml的培养条件下,白脊藤壶无节幼体在培养4天后即大部分顺利发育至金星幼体阶段,实现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培养.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玻璃培养皿和聚苯乙烯六孔板都可采用作为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及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0-35℃、15-45、1-20只/ml和0-8天.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脊藤壶可作为筛选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的模型生物,并确定了其基础实验条件的适宜范围.
|
关 键 词: | 白脊藤壶 金星幼体 培养 附着 影响因子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