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秦岭古生代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特色与成矿条件分析
作者姓名:周起凤  秦克章  唐冬梅  王春龙  马留锁
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北京,101300;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湖北武汉,430074;河南省卢氏县国土资源局,河南三门峡,47220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602095)、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 201304)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编号 ZDRW- ZS- 2020- 4- 1)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亚型、锂辉石亚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包括对称分带、分层和均一结构。铀矿化伟晶岩分带简单,铍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锂矿化伟晶岩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分带型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结晶分异影响着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矿过程。该区主要产出古生代伟晶岩,形成于晚志留世—中泥盆世,集中于两期,处于晚造山-造山后阶段。伟晶岩形成时代与伟晶岩空间分布、岩浆岩分异演化程度、稀有金属矿化类型等关联不大。东秦岭地区中大面积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侵位、变质沉积岩地层的发育以及长期复杂的造山演化历史,包括地壳加厚和抬升,是形成高度分异演化的伟晶岩岩浆的有利地质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且需要关注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岩浆成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 键 词:花岗伟晶岩  内部结构分带  稀有金属  成矿特色  成矿条件  东秦岭
收稿时间:2021-07-04
修稿时间:2021-08-0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