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贵德盆地全新世气候变化
作者姓名:秦小光  殷志强  汪美华  赵无忌  穆燕  张磊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3) 滨洲学院建筑工程系,山东滨州,256600,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333,41372187,41172158,40472094和40024202)
摘    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处现代亚洲季风影响的北界和中国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沉积物对气候变化敏感,是研究全新世高原冬夏季风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想地点。笔者根据粉尘搬运的动力学原理,利用温湿度组合、风力强度变化和粉尘源区收扩演变特点,分析了共和-贵德盆地全新世气候波动、区域环境变化以及冬夏季风关系等,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建立了大气粉尘的风力强度指数、粉尘搬运距离指数、大气湍流强度指数、春季近地面气温指数和有效湿度指数等估算方法。(2)全新世时期西南季风是影响共和-贵德盆地的主要夏季风系统,高原冬季风则是影响这个地区的主要冬季风,共和-贵德盆地近地面具有不同的风场演化模式。(3)共和-贵德盆地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大约6.5~4.2kaBP的全新世适宜期以湿度大幅增加、温度小幅升高的暖湿为特点。2在2.6~4.2kaBP期间出现了一次以冷干为特点、粉尘源区扩张、冬夏季风均减弱的环境恶化事件,这次恶化事件在高原季风系统的西北粉尘源区和亚洲季风系统的北方粉尘源区都同样存在。3大约1.2~2.6kaBP时期,粉尘源区收缩、环境好转,推测是夏季风小幅加强的时期。41.2kaBP以后,湿度增加、成壤强度先强后弱,总体环境趋于冷湿。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全新世   共和盆地   贵德盆地   气候变化
收稿时间:2015-03-24
修稿时间:2015-05-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