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盆地高热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范桃园 李冰 闫臻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574090,42174068)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132)的成果 |
| |
摘 要: |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交汇部位。盆地的平均热流值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热流平均值,也明显高于周边构造单元,表现为高热异常区域。笔者等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及近年来新获的热学参数测试数据,对共和盆地开展了热演化数值模拟,分析了共和盆地的高热异常机制。结果显示,如果将新生界地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实测的热导率参数不足以形成共和盆地的高热,必然有深部热源,如中—下地壳熔融体的影响。而结合地温曲线,对新生界地层进行分层数值计算分析,显示盆地高热异常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浅表层松散的新生界沉积层的极低热导率,同时岩石圈以下的深部过程影响为共和盆地高热异常提供一定程度的区域热异常背景。
|
关 键 词: | 共和盆地 青藏高原 干热岩 热模拟 |
收稿时间: | 2022-03-28 |
修稿时间: | 2022-08-28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