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苏北溱湖芦苇和芦苇+香蒲群落中植物对湿地土壤N、P的固持效果
作者姓名:葛之葳  方水元  李川  李琪  卜青青  薛建辉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江苏省姜堰市环境监测站 姜堰 225500,江苏省姜堰市环境监测站 姜堰 225500,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703);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097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摘    要: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固持氮(N)、磷(P)的重要库,水生高等植物在湿地土壤固持N、P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溱湖湿地两种主要湿地类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芦苇+香蒲(Typha latifolia)群落)影响湿地土壤N、P固持过程的规律展开研究.分析了芦苇、香蒲各器官生物量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及储量对于土壤各土层TN和T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溱湖湿地对于水体TN和TP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且对TN的削减作用更大;(2)芦苇可以增强湿地土壤(30 cm以下的土层)富集N的效率,并且芦苇+香蒲群落中土壤固N效率更高,芦苇植株内TN和TP储量都是根茎叶穗,而香蒲则是根穗茎叶;(3)芦苇和香蒲茎、叶器官的TN和TP含量在夏季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季节,尤其是芦苇茎的TN含量在夏季高出其他几个季节70%~84%,而TP含量甚至高出其他几个季节81%~92%;(4)芦苇、香蒲对于P贫瘠的响应机制不同,导致芦苇会消耗土壤P,而香蒲的介入可以抵消这一消耗过程.因此,芦苇+香蒲的植物配置模式可以提高湿地土壤固持N、P的综合效率.

关 键 词:芦苇  香蒲  总氮  总磷  溱湖湿地  固持
收稿时间:2016-03-26
修稿时间:2016-08-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