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
引用本文:彭俊,陈沈良,陈一强,李谷祺.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J].海洋通报,2014,33(1):1-6.
作者姓名:彭俊  陈沈良  陈一强  李谷祺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盐城22405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010CB95120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KLEC-2012KYYW06);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C-KF201305)
摘    要:黄河的高含沙量和尾闾的频繁摆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利用精密的测深仪,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等设备同步扫测所获取的记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的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测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冲蚀构造、凹坑与洼地、海底滑坡、海底刺穿、不均匀地层(切蚀-填充构造、声学透明层)、埋藏冲沟和古河道。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平行岸线的带状分布,按水深可划分为3个区域。6 m水深以浅区域,主要发育冲蚀构造,且冲沟、边缘陡坎和蚀余构造相间分布。6~14 m水深区域,主要发育凹坑与洼地、海底滑坡、海底刺穿和分布广泛的声学透明层。14 m水深以外区域,主要发育埋藏冲沟和古河道,其形成主要与海平面上升有关。

关 键 词:黄河三角洲  浅地层剖面  侧扫声纳  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收稿时间:2013/3/12 0:00:00
修稿时间:2013/5/31 0:00:00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subaqueous slope at the erosive coas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