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潜力 |
| |
引用本文: | 张照伟, 钱兵, 王亚磊, 李文渊. 2021. 中国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潜力. 西北地质, 54(1): 82-99. doi: 10.19751/j.cnki.61-1149/p.2021.01.007 |
| |
作者姓名: | 张照伟 钱兵 王亚磊 李文渊 |
| |
作者单位: | 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床硫化物不混溶作用研究”(4187305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稀贵金属(金、镍、钴、铬铁矿、铂族元素)科学考察与远景评估”(2019QZKK0801);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创新团队(2020TD-03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昆仑大红柳滩-甜水海地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综合调查”(DD20190143)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西北地区是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有3个重要成矿期,其地质特点、成矿条件、形成标志等存在明显不同。笔者梳理了目前诸多学者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野外实际,发现大陆裂谷是形成巨型-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条件,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才可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超壳深大断裂为地幔岩浆上涌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异良好的超基性岩体更具有成铜镍矿的潜力。结晶分异促进了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具有低的CaO和FeO含量的岩体,更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这些研究认识与发现为理解西北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找矿潜力预测及找矿方向和找矿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资料基础。
|
关 键 词: | 镁铁-超镁铁质岩 铜镍矿 地质特点 找矿潜力 西北地区 |
收稿时间: | 2020-08-08 |
修稿时间: | 2020-10-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